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

心理的困擾─預防勝於治療

        人人都知道要維持身體的健康,首先需要維持良好的作息與運動習慣,並且攝取適當的營養素,平時就維持這良好習慣並且將其視之為生活的重心而貫徹實行的人,比較不容易生病,老化的也會比較慢,這是我們所了解的一般生活保健常識。同樣的,心理健康亦是如此,照顧身體健康的同時也應該關照到自己心理的健康,身體與心理經常是相互影響、無法切割的,長期的身體不適勢必會影響心情的起伏,而心理的困擾同樣的也是會反應在我們的身體上,讓我們感到不適,例如偏頭痛就是一個經常可見的例子。 

有效的溝通來自真誠一致

        溝通,真的是一門很大的學問。在兩人治療的過程中,常常可以發現會讓兩個人之間產生衝突與摩擦的,通常都是跟彼此的溝通方式脫離不了關係。所謂的溝通,就是希望將心裡面的想法,透過說出來或是其他的方式表達出來,期望對方可以理解我們的意思。而會造成兩人彼此之間誤會或衝突的,往往來自於詞不達意,或是認為對方知道自己在講什麼,更糟的是「我就算不說,他也應該要知道」。

婚姻中的愛與責任

        婚姻關係就像是在跳雙人的探戈,結婚的初期向是剛開始學舞的舞者,從一開始的步伐不協調,有時後一不小心的踩傷對方,手忙腳亂的不知現在是該向前或是向後,直到兩人之間越來越有默契,開始摸索出適合兩人並行的節奏,才開始領悟到可以跳雙人探戈的美妙之處到底是什麼滋味。

裁員,你怕了嗎?

        經濟不景氣,許多的大企業紛紛都出現「裁員」風潮,弄得許多上班族人心惶惶,聞「裁」色變,更有人開玩笑的說今年過年最好不要說「財源(裁員)滾滾」,免的踩到地雷。
        對很多的上班族來說,工作真的是一件很苦悶的事情,每天早出晚歸趕著打卡;看老闆今天心情好不好來決定今天工作的心情;辦公室內的鉤心鬥角搞的自己也烏煙瘴氣的,一想到「上班」,整個心情就好不起來,我想這是很多小職員的心情寫照。

剪不斷、理還亂的家庭問題

        最近在跟個案會談的過程中經常有很深的感觸,雖然眼前跟我會談的對象是一個人,但是談的問題卻是一整個家庭的問題,原生家庭對人影響的程度真的是令人難以想像。
       我接觸過很多個案來自父母親情感不和的家庭,為了要在這樣表面和平,但事實上已經瀕臨破碎的家中生存,每個人依據家庭背景的不同會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生存方式,例如有的人會過於討好父母以求得自己的安全感;有的人會故意製造破壞來讓父母關心自己,好讓父母看見自己的「壞」,來轉移兩人感情不和的事實;有的人則是完全的逃開,為的是避免讓自己捲入其中,一旦捲入父母的戰爭之中就是萬劫不復的地獄,如果想要保持自己心裡的自由,最好的方法就是跟父母保持距離。我想這些例子在一般的家庭中其實是很容易見到的,或許我們週遭的許多朋友就是這樣的類型。

關於「陪伴」

最近同學寄給我ㄧ篇文章,看了心裡有很多的感觸,
對我們這些助人工作者是個很好的提醒,與大家分享~


陪伴
是保持靜止,而非急著向前行,
是發現沉默的奧妙,而非用言語填滿每一個痛苦的片刻,
是用心傾聽,而非用腦分析,
是見証他人掙扎歷程,而非指導他們脫離掙扎,
是出席他人的痛苦情境,而非幫他們解除痛苦,
是敬重失序與混亂,而非加強秩序與邏輯,
是與另一個人一起進入心靈深處探險,
而非肩負走出幽谷的責任。


摘自愛倫‧沃福特《陪伴與治療》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
100分媽媽?

       唸大學時有一堂課叫「輔導原理」,曾經在課堂上聽過老師說過這麼ㄧ句話:「當媽媽只要『good  enough』就可以了。」過去不是很懂什麼叫做「good  enough」的意思,總覺得當媽媽不是就應該要十項全能嗎?哪有只要「good  enough」的道理?應該要給小孩最好的照顧才是好媽媽,這是我當時的想法。後來隨著年紀漸長,周圍的朋友開始有人當了媽媽,自己所接觸的個案中有媽媽也有小孩,逐漸能夠體會「good  enough」其中的道理。

改變從覺察開始

      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,或是在治療之前,常常都會聽到這樣的話:「老師,其實我都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,也有很多朋友給我建議告訴我應該怎麼做,但是我的問題依然還是沒有什麼改變。」似乎明白自己的問題而無法改變,還比對自己的問題不知不覺更讓人感到氣餒。有的時候治療到一個瓶頸時,也會出現這樣的狀況。不少人治療到了某個階段,對自己的問題似乎有所頓悟,也開始知道自己的問題是如何的被塑造形成,但是即使治療已經到了「了解」的階段,還是仍然會覺得困擾,原因是覺得自己的問題還是個問題,現況並沒有因為「了解」而被解決或改變。

現代心醫─對於心理治療的基本態度

        有一部韓劇「許浚」,我個人看了有很多感觸。內容大約是在描述主角許浚自小身為被人歧視的賤民,從一個地痞流氓洗心革面之後懂得力爭上游,最後成為一個宮廷御醫的故事。看這部戲常常讓我內心有很多的感動,主角自從習學醫術之後,以自己的師父為楷模,立志要身為一個真正懂得憐憫體恤病患痛苦的「心醫」。所謂的「心醫」就是對病患打從心裡的同理其身體病痛,有如切身之痛,以憐憫的心與耐心對待身有苦痛之病人,並盡自己所有努力只求病患能夠趕快康復,此外別無他求。

貼近自己


從小到大,我們的環境教導著我們什麼是「應該」,什麼是「必須」,為了融入這個大環境,我們很努力的學習符合社會期待的規則。這些規則就像是一層層的包裝紙,小時候我們還不會包裝,於是父母會幫我們、老師也會教我們,同學之間也會互相學習別人包裝的技巧,長大出社會之後,漸漸的我們也開始知道應該如何去包裝自己,於是這些繁複的包裝紙將我們包裝成一個個被他人所期望的樣子。

填不滿的空虛

      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是被愛的,我們都是從他人的眼光來開始了解自己的,從他人的身上感受到被愛、被呵護,彷彿就代表著自己是個是個有價值、値得被珍惜的人。小時候我們最直接得到「愛」的對象是從父母而來,隨著年紀增長,父母不再是我們世界的全部,我們得到「愛」的管道變多了,從同學、朋友、甚至是異性,漸漸的我們逐漸摸索出誰最能夠讓我們能得到這種「被愛」的感覺。

媽媽心事誰人知

        隨著時代腳步的變遷,已婚女性邁入就業市場儼然成為一種常態。社會對於女性的價值觀,從婚後應該在家中當個家庭主婦,相夫教子為天職,到現在女性也必須進入職場為家庭增加收入,雙薪家庭在台灣已是非常普遍的現象。很多已婚女性進入職場除了是為家庭多一份收入之外,其實也在工作中找到對自己能力的肯定與成就感。

給身陷痛苦中的你

        黑暗情緒就像是心裡面的黑洞,有時候越想要脫離它,卻是越掙扎越是陷在困境中。

        親愛的朋友們,身為一個助人工作者,我想我可以體會一個人為了替自己找出一條生路,期間的過程有多麼的辛苦,也知道那種心情真的是相當的疲憊了,心裡面一直有個聲音告訴自己:『不如放棄吧!』然而,就是那一點點如火花般的勇氣讓你可以支撐到現在,只是每天這樣如同拔河的過程,真的快讓你對自己就要失去了希望。

        人們都害怕自己心裡的黑洞,彷彿面對它自己就要被吞噬,忘記這黑洞形成的過程,這一點一滴的苦痛中,隱藏有多少生命的禮物,這是上天所賦予獨一無二的寶藏與祝福。

        你害怕面對自己嗎?擔心自己再也無法承受下去嗎?別忘了黑夜之後的太陽。

        讓我們一起通過那黑暗的旅程,越是能夠接近真實的自己,越是能挖掘出內在的寶藏,也將帶領你走向光明的出口,加油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壓力是健康的隱形殺手

        從許多的研究文獻中我們可以發現,人若是持續的讓自己處於壓力的狀態下,將會對腦部造成具破壞性的病理效應,而壓力對於身體的各處系統,如腦部、內分泌等,都有可能產生致命性的破壞,此外也會造成身心症、焦慮、憂鬱、失眠等精神疾病的症狀,壓力對人體造成的傷害,雖然不至於會馬上立即使人致命,但在日積月累的身心疲累狀態下,對人體身心健康所造成的損害卻是不能小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