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

心理的困擾─預防勝於治療

        人人都知道要維持身體的健康,首先需要維持良好的作息與運動習慣,並且攝取適當的營養素,平時就維持這良好習慣並且將其視之為生活的重心而貫徹實行的人,比較不容易生病,老化的也會比較慢,這是我們所了解的一般生活保健常識。同樣的,心理健康亦是如此,照顧身體健康的同時也應該關照到自己心理的健康,身體與心理經常是相互影響、無法切割的,長期的身體不適勢必會影響心情的起伏,而心理的困擾同樣的也是會反應在我們的身體上,讓我們感到不適,例如偏頭痛就是一個經常可見的例子。 



      隨著社會的變遷,「忙碌與壓力」顯然已經是都市人生活的常態,現代人的文明病越來越普遍,不知名的疾病也隨之增加,「養生」的概念已形成一股潮流,從這些現象可以發覺現代人對於健康的重視程度。雖然多數人都認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等同於身體健康,但是在繁忙的生活、一切講求效率的情況下,「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」就像是一個口號而已,雖然人人都了解維護心理健康的重要性,但真正認同並且實行於生活的人還是少數。臨床上經常可見的是,症狀已經演變為心理疾病了才要開始尋求治療,一些小小的徵兆開始形成也不以為意,殊不知心理疾病的過程總是從「不知不覺」開始,常常等到已經「有所覺察」之後才發現到嚴重性,這時候如果能有所覺悟,改變的機會還是很大的。而忽略這些訊息慢慢的進入到「問題僵化」時,已開始逐漸邁入心理困擾的階段,甚至是疾病的形成了。我們身處在高度壓力的環境,為生活忙碌、為子女操煩、為追求成就…..等,在壓力的一再累積之下,誰也難斷定真正引起問題爆炸的導火線是哪一條,於是問題總是「不發生則以,一發生全都是困境」。 
      心理問題的防治,首先重於「預防」的觀念,「預防勝於治療」的概念應用於心理問題當然是同理可證的。但是什麼是心理問題的預防呢?從字面上來看是避免心理疾病的形成並不難理解,憂鬱症、強迫症、躁鬱症….,這些明顯的病徵我們知道必須就醫治療,大多數的疾病都是日積月累的形成的,在疾病的形成之前總是有導致困擾形成的前因,你能想像一個人從出生到現在,從來沒有遇過任何的挫折或是兩難?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種種在生活上需要調適的問題,例如學生入學適應的壓力、進入婚姻或是離婚的兩難、生涯轉換的抉擇、生兒育女的管教與責任、對人際社交沒有把握、職場上人際溝通的傳達不順暢、感情問題的困擾……,這都是每個人都可能會經歷的人生歷程,也因為走過這些歷程而讓我們成長。在這些壓力的鍛鍊之下,也發現到了自己的韌性與價值,其實壓力並不完全都是負面的,適度的壓力是成長的助力,人因為有挫折才學會方法去因應,只是當一個人總是在挫折與猶豫中無法找出頭緒來,時間久了他非但沒有從挫折中成長,反而陷入了危機變成了成長的阻力。 
      心理預防的重要性就是將這些發展過程的「危機」轉換為「轉機」,甚至還沒有形成危機的即時處置,使之導向成長的道路以完成現階段的任務。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可能有發展危機,但是每一個危機都代表著一個人生課題需要去完成,當任務完成之後便能順利通過而進入下一個人生階段,同樣的下一階段也是有著不同的任務在等你。「心理問題防治」的目標是幫助你找出在各個階段中所累積的人生智慧,協助運用你本身的力量去因應現在的困境,將危機度過轉換為轉機,這是「心理問題防治」的積極意義,不只著重於「預防」,更希望能有所「提升」,更有力量的去面對自己的人生。